1. <b id="c9puj"><address id="c9puj"></address></b>
          1. <u id="c9puj"></u>
          2. <b id="c9puj"><address id="c9puj"></address></b>
            1.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文化 > 舊聞解密
              投稿

              中國赤腳醫生第一人的戲劇人生

              2020-02-13 12:31:11 來源:醫學界 作者:楊丹丹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王桂珍被認為是中國赤腳醫生第一人,她的人生經歷了什么?

               

              2019年9月26日,王桂珍收到了一條北京發來的消息,得知9月23日在北京展覽館展出的“偉大歷程輝煌成就國慶70周年大型成就展—1974年”中,展出了一張她的照片。

               

              王桂珍(前右)到社員家送醫送藥

               

              照片里的王桂珍還很年輕,拍攝的是她做赤腳醫生時,到社員家里送藥的場景。身為中國第一位赤腳醫生,王桂珍的經歷比大多數醫生都更跌宕起伏。

               

              她曾代表中國出席第27屆世界衛生大會,并在會上發言;也曾在衛生部工作;她出席招待美國總統的國宴;還是毛主席逝世后治喪委員會的成員;以她為原型拍攝的電影《春苗》捧紅了電影明星李秀明 。

               

              最終,王桂珍還是回到了上海市川沙縣江鎮大溝村,她生于斯,長于斯,也將終老于斯。如今,75歲的王桂珍與其老伴守著一座赤腳醫生陳列館,陳列館里濃縮進了她最輝煌的那段人生。

               

              “根正苗紅”的最佳人選

               

              1944年,王桂珍出生于大溝村,家庭成分是貧農。小學畢業后,她就主動要求參加集體勞動。

               

              1958年,王桂珍小學畢業。/ 受訪者提供

               

              由于勞動積極,并且具備相當強的組織能力。不到20歲時,她就當上了大隊團支部書記,并成為黨支部的培養對象,被吸收為預備黨員。

               

              1964年,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給王桂珍“先進工作者”榮譽。/ 受訪者提供

               

              1965年秋,王桂珍經大隊黨支部推薦去參加一個醫學培訓班。培訓班里有28名學員,都是具有高小文化程度的農民。

               

              這個培訓班是由上海市川沙縣江鎮公社開辦的醫學培訓速成班,辦班的目標很明確:培養一批半農半醫的農村衛生員。招收學員的要求除了“根正苗紅”外,還要求有小學畢業以上的文化程度。

               

              王桂珍被認為是參加培訓班最適合的人選,就這樣,她和醫學速成班中的其他27名學員開始了為期4個月的學習。課程安排的多,培訓時間短,對于只上過小學的王桂珍來說,學起來非常吃力,也因此她學得更加刻苦認真。

               

              王桂珍在上海中醫學院醫務人員培訓班學習

               

              “我連中學的門都沒進過,那些化學元素符號,還有什么‘>’、‘<’……老師講的內容我一下子真搞不懂。我旁邊同學讀到初中,我就問她,她就給我講。”

               

              那時,培訓班老師要求晚上九點熄燈,王桂珍就自己買了個手電筒,鉆在被子里看書看到12點。

               

              據王桂珍回憶,當時培訓班的學員都很吃苦。因為大家知道,要想成為一名醫生需要讀許多年書。如今有機會當醫生,開心得不得了。“做醫生這件事,對老百姓來說,是想也不敢想的。”

               

              “六二六指示”

               

              改變王桂珍命運的,源自1965年毛澤東同志所做的一個指示:“六二六指示”。

               

              前排(中)王桂珍、后排(右二)覃祥官、后排(右三)黃鈺祥

               

              1976年6月,全國赤腳醫生代表在上海江鎮舉辦座談會,紀念毛主席“六二六指示”十一周年。

               

              1965年6月26日,毛澤東接到了時任衛生部部長錢信忠提交的關于農村醫療現狀的報告。報告顯示了當時中國農村缺醫少藥的情況。1965年的中國只有140萬名衛生技術人員,其中90%在城市和縣城,只有10%在農村。

               

              在當時的中國,有著5億多的農民。毛澤東當即提出,“應該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培養一大批農村也養得起的醫生,由他們來為農民看病。”

               

              這個指示是在6月26日提出的,因此被稱為“六二六指示”,隨后各地掀起了一股培養半農半醫的農村衛生員的熱潮。

               

              4個月的學習結束后,王桂珍和其他學員回到了各自的生產隊,一邊在田間勞動,一邊給村民看病。

               

              一開始許多人質疑,學了4個月就能看病了嗎?“那我就扎給他看,病人牙痛頭痛我就給他們扎針。他們看我手法很熟練,扎完針之后,我問他們好一點了嗎?都說,確實好點了。”

               

              “我們都是下苦功練出來的。”據王桂珍回憶,在培訓班學習針灸時,要求學員們練好手勁,老師要求大家在一沓厚厚的草紙上練習扎針,“紙上能扎準,扎皮膚就容易多了。”

               

              此外,學員們還在對方身上練習,這樣,就能在給病人看病時找準扎針的位置。“只有實際操作,才能聽得懂,記得牢。”

               

              除了一邊勞動,一邊給村民看病外,王桂珍還承擔著普及防疫知識的工作。

               

              “那時候因為有霍亂需要打預防針,要做到一針不漏人人打,有的病人白天插秧不肯打,我們宣傳工作就做到田地里頭。赤著腳去到田頭幫他們打針。”

               

              放下藥箱能下地,背起藥箱可出診。就這樣,鄉親們開始喊王桂珍為“赤腳的醫生”,像王桂珍這樣的赤腳醫生,在那個年代的中國還有很多。

               

              命運之手

               

              1968年夏天,上!段膮R報》發表了一篇名為《從“赤腳醫生”的成長看醫學教育革命的方向》的調查報告。報告詳細介紹了王桂珍等農村醫務人員全心全意為農民服務的事跡。

               

              9月14日,《人民日報》轉載了這份調查報告。毛澤東看完后,覺得非常欣慰,便在當天的《人民日報》上批示“赤腳醫生就是好”。也就是在這篇文章中,第一次把農村半醫半農的衛生員正式稱為“赤腳醫生”,王桂珍則被看做“赤腳醫生”第一人。

               

              在這個批示后,當年的中國大地掀起了一股學習赤腳醫生、學習王桂珍等先進人物的熱潮。

               

              王桂珍的愛人邱水興在甘肅煤礦工作時,在報亭花2毛錢買到的關于“赤腳醫生”的畫報。

               

              1969年9月,新中國成立20周年大慶前夕,王桂珍受邀到北京參加慶典。和毛主席一起,登上天安門城樓,這幾乎是那個年代的中國人所能夠想象的最高榮譽了。

               

              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末,150萬半醫半農的赤腳醫生解決了中國廣大農村地區缺醫少藥的燃眉之急。

               

              一把草藥,一根銀針,這是當年他們手中的兩件法寶。除此以外,還有一本《赤腳醫生手冊》,這是當時中國人的全民健康指導手冊。

               

              為了提高赤腳醫生的業務能力,當時出版了一批通俗易懂、實用性強的簡易教材,許多普通百姓也買來閱讀以增加一些醫學知識。

               

              甚至有人說,《赤腳醫生手冊》是當年發行量僅次于《毛主席語錄》的書!冻嗄_醫生手冊》出版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它譯成50多種文字,在全世界發行。

               

              手冊上從咳嗽,頭疼腦熱的治療到防病知識,應有盡有。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它為解決幾億人的醫療問題立下了汗馬功勞。

               

              出席世界衛生大會

               

              1972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幾位學者在中國拍攝了一部時長52分鐘的紀錄片《中國的赤腳醫生》,它真實地記錄了當時赤腳醫生就地取材,土法制藥和小小銀針治大病的故事。

               

              影片在國際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推動了全球的“中國赤腳醫生熱”。在這部影片的宣傳海報上,肩挎藥箱、頭戴斗笠、面孔黝黑、赤腳走在田埂上的形象成了“第三世界”的醫療界偶像。

               

              被欽定為赤腳醫生第一人的王桂珍成為那個年代中國紅極一時的名人,各項榮譽紛紛向她涌來,也正式開啟了她的政治生涯。1973年,王桂珍被任命為江鎮公社黨委副書記。

               

              1974年,世界衛生組織邀請中國派代表團參加第27屆世界衛生大會,中共中央特意選派王桂珍作為中國“赤腳醫生”代表參會,會議籌辦方安排她在會上做了兩次交流發言。

               

              王桂珍去參加“日內瓦世界衛生會議”

               

              她在大會上講述了中國赤腳醫生是怎么培訓的,怎么給貧下中民看病的。許多外國代表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的代表都紛紛贊揚中國的赤腳醫生制度,并表示要走中國的赤腳醫生之路。

               

              從世界衛生大會上回來之后,已經是江鎮公社黨委副書記的王桂珍,又被任命為川沙縣衛生局黨委核心小組副組長。

               

              戲劇性的起落人生

               

              1975年12月,正在村里給人看病的王桂珍突然接到來自上海市委的電話,通知她去北京參加毛澤東思想學習班。

               

              電影《春苗》女主角李秀明

               

              1975年9月,由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攝、謝晉為導演,以王桂珍為原型的故事片《春苗》在全國公映,并紅極一時。

               

              在北京學習培訓結束后,王桂珍才知道自己已經被調到衛生部工作。

               

              原來,當時身患重病的周恩來考慮到衛生部領導班子成員缺乏基層工作經驗,也沒有貧下中農代表,因此,在病床上提名王桂珍到衛生部擔任職務。

               

              于是,中共中央1975年10月7日機發(75)49號文任命王桂珍為中共衛生部核心小組成員。

               

              根據當時的干部培養制度,王桂珍作為“三三制”干部,即一年中四個月在衛生部工作,四個月在川沙縣衛生局工作,四個月在大溝大隊當赤腳醫生,不拿工資拿公分,在衛生部工作期間,每天補貼生活費五角。

               

              每天五角錢的生活補貼,使王桂珍雖然身居高位,在北京生活的生活過的卻很清苦,不僅不能補貼家里,有時候還需要家里補貼她。但她在衛生部的工作并未維持太久。

               

              “我是1976年1月份正式在衛生部上班,4月份回到上海以后就再也沒有去了。”據王桂珍回憶,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時,她作為治喪委員會的一員,去北京參加完追悼會回到上海之后就再也沒去過北京。

               

              王桂珍為毛澤東治喪委員會核心成員

               

              1976年10月,隨著國內政治環境突變,王桂珍由于是特殊時期提拔的“三三制”干部,被免去了所有的黨政職務,在江鎮老家一邊勞動,一邊接受審查。

               

              被審查的王桂珍,得到了鄧穎超和林佳楣的關心,林佳楣還打電話到川沙縣說:“王桂珍是赤腳醫生的代表,她一個農村姑娘干不了壞事,肯定跟‘四人幫’沒有關系。”

               

              查清問題后,1978年組織研究決定,安排她到川沙縣江鎮服裝廠做一名廠醫(屬鄉辦企業的赤腳醫生)一直到1987年7月,落實政策轉為江鎮衛生院的正式醫生。

               

              “兩個小孩也轉為居民戶口,我后來又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一個時代的終結:赤腳醫生退出歷史舞臺

               

              1985年初,衛生部作出停止使用赤腳醫生這一稱呼的決定,原來的赤腳醫生要進行考核,合格的將被認定為鄉村醫生,取得從醫資格后可以繼續行醫。

               

              1月25日,《人民日報》發表《不再使用“赤腳醫生”名稱,鞏固發展鄉村醫生隊伍》一文,至此“赤腳醫生”的歷史宣告結束。

               

              1985年1月25日,《人民日報》發文,確定不再使用”赤腳醫生“這一名稱

               

              但是,“赤腳醫生制度”這個涵蓋數億人口,這種行之有效的服務體系被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銀行譽為“以最少的投入獲得了最大的健康收益”的“中國模式”。

               

              從1965年到1980年,中國約有90%以上的生產大隊實行合作醫療,形成了集預防、醫療、保健功能于一體的三級(縣、鄉、村)衛生服務網絡。

               

              隨著赤腳醫生退出歷史舞臺,王桂珍也回到了普通人的生活。那些年,為了維持生計,她做過服裝,也養過長毛兔。

               

              直到1987年,王桂珍順利考取了醫師資格,被安排到江鎮衛生院,成為衛生院的正式職工,人生第一次開始領取國家發放的工資。

               

              回想起那段日子,王桂珍說到:“我愛人當時給了我很大的支持。”當時考醫師資格,報名費是33塊,需要自己交3塊錢參加考試。那時候家里孩子長大了,要讀書,也要吃飯,正是需要用錢的時候。

               

              “我愛人跟我說,你放心去準備考試,家里就交給我和兒子。”王桂珍說,大兒子從5歲起就學會了自己做飯。因為之前愛人在甘肅工作,常年不在家,自己要上班,每天早出晚歸。“有一次他做飯把自己眉毛都燒掉了。”

               

              王桂珍備考醫師資格時,上海市區的醫院醫生也在準備考試。當時她認識的一位醫生朋友告訴她,市區有個為期兩月的培訓課程,于是王桂珍那兩個月就頻繁往返于上海市區和川沙縣之間。

               

              “我當時要坐三個多小時的車才能到。”據王桂珍回憶,培訓班的課程是晚上七點開始,上完課已經快十點,她就沒法回家了。

               

              當時那位醫生對她非常好,就讓王桂珍借宿在他家。“晚上回去,他們都會把面條、餛飩給我留好,讓我回去吃完飯就趕緊洗漱睡覺。”

               

              第二天早上三點多,王桂珍就要起床,從市區趕回川沙縣。因為,早上七點,她還要去上班。“他們會提前給我準備好面包、餅干之類的,讓我第二天早上走的時候帶上,然后把鐵門給他關好。”

               

              那段時間,雖然很苦,但卻是讓王桂珍認為最難忘的日子。順利考取醫生資格的她,在江鎮衛生院工作到1999年,直到以干部待遇,在浦東新區社會發展局退休。

               

              赤腳醫生陳列館

               

              從默默無聞的農村赤腳醫生,到全國學習的先進模范,到后來衛生部副部級干部,再到一名普通醫生,王桂珍經歷了一個大起大落的人生。

               

              但對于王桂珍來說,榮譽和名利從來都不是她最想要的。她的目標一直都簡單又清晰:一定要做個有價值的人,人窮志不窮,要為自己爭氣。

               

              1992年春天,鄧小平的“南方談話”使王桂珍看到了新的希望,找到了一條新出路。

               

              “當時聽說搞印刷廠投資小、收效快,于是就借了6000塊錢,買了臺印刷機。”就這樣,王桂珍便在自己家的老房子里辦起了一個印刷廠。

               

              她給印刷廠取名為“振興”,也是取了她(王桂珍)和愛人(邱水興)名字的最后一個字諧音而成。

               

              憑借王桂珍的知名度和她過去積累的好人緣,很多人都把東西拿到她這里做,有的還把自己的朋友也介紹來。

               

              印刷廠的生意越來越好,機器也從一臺增加到了五臺。據王桂珍回憶,生意最紅火時,最多時有20多個工人工作。

               

              到了晚年的王桂珍,還常常想起自己青年時的時光,她一直有個創辦“赤腳醫生史料館”的想法,希望能讓后人了解這段珍貴的歷史。

               

              “無論是以前的赤腳醫生、鄉村醫生,還是現在的全科醫生、家庭醫生,目的都是一個:為老百姓更好服務,做好老百姓健康守門人。”王桂珍說,“所以一定要把過去赤腳醫生的精神繼承下去,這也是我想辦陳列館的初衷之一。”

               

              “曾有外國人給我打電話,讓我把這些東西賣給他。這我肯定不答應,給多少錢我都不會賣。” 2018年9月14日,在有關部門的幫助和支持下,“赤腳醫生陳列館”在王桂珍當年結婚的新房舊址開館。

               

              在陳列館前的王桂珍

               

              陳列館的隔壁,就是王桂珍的家。如果有人來參觀,王桂珍就會操著上海話熱情地講解。雖然館里陳列的是中國赤腳醫生的歷史和她的一段人生,但她講解起來,卻好像在講別人的故事。


              責任編輯: 孫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今日報道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1

              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

              中文字幕人妻第一区_精品国产男人的天堂久久_一本到中文无码av在线精品_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喷水

                1. <b id="c9puj"><address id="c9puj"></address></b>
                      1. <u id="c9puj"></u>
                      2. <b id="c9puj"><address id="c9puj"></address></b>